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考古学家眼中的普洱茶越老越香,以及普洱茶老茶的口感特点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一、如何挑选好的普洱茶
1、普洱茶是款会变化的茶,它的好与坏有时是相对的,所以如何挑选到好的普洱,还要看你自己的需求与目的了。毕竟普洱茶除了喝,也人是把它当成一种金融投资工具。本人喜欢喝茶,所有好喝的茶都想尝一口,所以只看它现在好不好喝,以后会不会好喝。本人还有点贪生怕死,喝完身体不舒服的茶是不敢碰的。
2、普洱茶有地理标志,必定是由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的茶才能称之为普洱茶。普洱茶三大产区分别是临沧、普洱和西双版纳,临沧普洱香高微涩、普洱地区的茶较柔和、西双版纳的普洱茶滋味厚重。以上都是普洱茶的一些基本信息,估计一般的消费者都有所了解,想要挑选到好的普洱茶,仅有这些信息还是不够的,挑选普洱茶,要从原料、加工工艺、仓储情况三个方面综合去辨别普洱茶的品质。
3、挑选茶是不要光听光看一些漂亮的介绍,一定要品饮也就是通过感觉器官(视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)对茶叶的外形、内质来作出客观的判断,在冲泡时可以适当增加投茶量和用沸水来冲泡,一般普洱的投茶量是180ml的壶投茶量是10克试饮时可以增加到15克。特别是老茶,浓泡可以将茶叶的缺点最大化,也可以反映仓储的好坏。
4、一、看外形,跟其他茶一样,好的普洱茶一定是有光泽度、油润,普洱讲究越陈越香,很多商家为了加速陈化,把普洱加温加湿存放。普洱一定要注意看干茶上有无霉点,如果在干茶上看到霉点基本可以放弃这款茶了。
5、二、看茶汤,主要看透亮度,不管是生普还是熟普,好的普洱一般茶汤是透亮的,而且存放的时间越久茶汤越亮。茶汤浑浊一般是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条件不到位引起的。除了有一些茶品种毫较多。
6、三、闻香气,茶汤冲泡出来先热闻茶汤香气,鉴别有无异味;最后喝完闻挂杯香,一般挂杯香越好说明茶汤稠度好。
7、四、品茶汤,感受茶汤的厚度,厚度是鉴别普洱茶有无转化空间的一项指标;感受苦涩度是否协调,生津回甘是否明显持久,高品质的生普还会有明显的喉韵;
8、感受口腔的干净度,好原料好仓储一定是干净的;一定要多泡几泡,感受耐泡度和体感,好茶一定是耐泡且茶气足的。
9、五、鉴叶底,叶底主要是看叶张展开度、肥嫩度、花杂度和弹性等方面综合来鉴别原料和工艺。通过看叶底的花杂度鉴别是否为拼配茶或者拼配的用料是否优质、以次充好;摸叶底,感受叶底的弹性,弹性茶的生普问题出在原料过老或者仓储环境温度高湿度大。弹性差的熟普问题则是出现加工上。
10、上面的信息是通过将国标感官审评综合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信息。还有一些鉴定茶叶质量优劣的感官经验,但这些没有喝过同一款茶是很难说清楚的。也有一些因人的体质不同,而反应不同的感受,本人就是一个对茶的寒凉感反应特别明显的人。
11、普洱茶优劣的判断方法还有一种,考古学鉴定法。这个本人读书少,对其一窍不通,再加上本人贪生怕死......
12、如果你买普洱茶是为了现在喝的,好喝、喝了舒服是最重要的。想收藏慢慢喝的,那要看茶叶原料的等级,内质越多转化才会越好。但不建议个人收藏茶,没有专业仓库,那只会是糟蹋。
二、中国有什么产品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
1、中国手工刺绣,源之于远古北宋文化的手艺传承,其中与现在这种传统手工艺文化企业的发展,有一涵汴绣文化企业公司在强有力的坚守着这份传统艺术的发展,同时背后几百位绣娘在手工刺绣很多作品。
2、比如《清明上河图》《天下第一福》《鸿运当头》《太极鱼》《三羊开泰》《报春图》《宝骏图》《马到成功》《国色天香》《千里江山》《富山春居图》《五牛图》《簪花仕女图》《聚宝盆》《万里长城》《迎客松》《花开富贵》等等。
3、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艺术,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,经过悠久历史的洗礼,最终一涵汴绣把它呈现给大家,献给现代社会懂得欣赏它的人们!手工艺刺绣的魅力就是能把您带入画中,让人陶醉在深深的画意之中。
4、每一幅作品都是绣娘精心做创作的作品,仿佛刺绣里的所有都赋予了生命一般,带给您的永远是那么的神奇,神秘,耐人寻味,青山绿水,花草树木,每个细节都是神奇的作品独特的展示!
关于考古学家眼中的普洱茶越老越香,普洱茶老茶的口感特点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普洱茶:降压降脂的茶饮选择与季节体质搭配
2025-05-02 13:00:26陈皮普洱茶茶汤图片_陈皮普洱茶多少钱一斤
2025-04-29 10:57:08哪个普洱茶牌子好?一位茶行老板的经验分享
2025-04-14 09:57:08生普洱茶属于什么茶类(一般生普洱茶价格)
2025-04-27 15:41:08金骏眉与普洱茶:品味、产地与制作工艺的差异解析
2025-04-11 12:09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