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茶树起源的争论中,所谓“起源”的归属问题旷日持久,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持打地板的观点。他深入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广西,在各个茶山地区做调研。经过研究,张宏达指出在印度本土没有发现野生茶树。大概在17世纪左右,印度阿萨姆邦的一些当地人从中国带回茶树,开辟茶园,从而逐渐发展了印度的茶叶种植业务。这一推论也呼应了日本学者松下的论断。
他还从理论上证明了中国分布的茶树具有完整的系统发育体系,提出茶树、茶树种植、茶叶种植和制茶不可能起源于印度。这一理论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。后来茶树的DNA测序也证明中国的茶树遗传多样性最多,充分说明茶树是中国的起源。
张宏达进一步指出,野生普洱茶种分布在阿萨姆邦-缅甸-中南半岛-华南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。为了纠正这一历史错误,张宏达教授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研究,最终发现并确定了茶树变种。阿萨姆茶是一个独立的品种,与中国茶没有隶属关系,阿萨姆茶是普洱茶的原始品种。他断定印度阿萨姆茶起源于云南西南部,并将阿萨姆茶改名为普洱茶,被全国茶学界公认为世界上茶叶的原种。
如果说还有傅穹猎取中国茶叶的痕迹,那么印度阿萨姆邦的大叶种是如何从云南带过来的,似乎就有点模糊了。
2005年3月20日,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举办的“中日茶起源研讨会”上,日本茶业著名学者松下先生认为茶树的起源在云南南部,断然否认印度阿萨姆邦的萨提亚是茶树的起源。
松下的理由是,在六七十年代和2002年,他曾5次访问印度阿萨姆邦。经调查,该地区未发现野生大茶树,但栽培茶树具有与云南大叶茶相同的特征,属于山茶花种。他进一步指出,阿萨姆邦的茶叶品种是云南早期景颇族从云南带来的。
他认为,伊洛瓦底江上游(今云南怒江州边境)在中缅边界调整前属于中国。当时从云南到印度不需要经过第三国或绕道西藏,而且印度阿萨姆邦的萨迪耶离滇西北(西藏察隅以北)最近,景颇族主要分布在滇西,所以这种迁徙是完全可能的。
另外,现在阿萨姆邦从事茶叶种植的村民很多都是景颇族,他们还保留着云南景颇族的生活习俗,尤其是竹筒茶的饮用方式与云南相同(松下知止曾到云南13次)。
第三,当地居民还有嚼槟榔的习惯,这是景颇族的爱好。从所有这些,他得出结论,景颇族和茶树在阿萨姆邦都与云南相同的祖先。
按照松下的逻辑,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作者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。也就是阿萨姆邦的茶树也是云南傣族带来的。
阿萨姆邦最早由原始的澳大利亚人和达摩人居住。公元前10世纪,蒙古人通过东边的山口来到这片土地,并逐渐在那里定居繁衍。公元4世纪左右,蒙古人建立了东辉王国,中世纪时称为迦莫洛布王国。公元7世纪,Gamolubo王国达到顶峰,统治着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到孟加拉湾的广大土地。之后王国进入混乱时期。公元1228年,缅甸东北部和中国云南的傣族人越过阿萨姆邦东部山脉,征服了迦莫洛博部落,结束了长期战争,建立了阿洪王朝,史称约尼阿霍王国或阿萨姆王国。
傣族人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,也很有可能将茶叶种植带到阿萨姆邦。当然,这个推论还有待进一步证明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